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

奇妙的數學想想營 / 陳珈惠



奇妙的數學想想營


陳珈惠/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研究生

  與人本相遇到現在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,最先接觸到的領域就是數學想想營,那一年我是大學生,剛帶完學校社團的營隊,接著就出數想營擔任四年級助教,身為數學系的學生,其實在看這些教材並不會太困難,但是這套教材卻像繪本一般令人著迷!書裡面的插圖、編排、甚至是每一句話都很耐人尋味,不同於以往自己念小學時所讀的國立編譯館的課本一樣無趣、乏味,而是真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想事情,也將學習數學這件事變得很有趣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數學想想營,這個沒有打罵沒有競爭的學習環境,帶給孩子的是自由與秩序間的選擇,這和以往的營隊很不一樣,或許是自己兒時的經驗以及社會大眾既有的印象,沒有獎懲勵制度的環境一開始著實讓我驚訝,漸漸的我卻發現,孩子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習,得到的是真正的知識與快樂,而不是物質上的滿足,在學習上也就不會有所謂的為了獎賞而學習,確實讓我開了好大眼界,也讓我看到不同於以往的營隊感覺。

  數想營還提供一個與傳統不同思維的角度來看待數學,用最真切最有趣的觀點讓孩子做最好的學習,這裡讓孩子練習對於任何一件事情、每個環節都要說的清楚、有道理,這和我們從小處在背誦、填鴨式學習的環境好不相同,在孩子的眼中,我看的見小小的身軀裡卻能把一件事情說得詳細、說得完整的厲害,那種穩定、踏實,在孩子堅定回答問題時感受的好深刻,我很喜歡數想營的教學方式,因為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讓孩子想想,也讓更多平時在學校不敢開口的孩子有練習說、練習想事情的機會,當孩子願意分享想法,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!

  今年,從助教的身分挑戰起老師的角色,這個與助教截然不同的角色,需要照顧的當然就不只以往顧的某些小孩,而是要帶起整班的學習氣氛,要照顧到班級裡的每一個孩子,要隨時觀察孩子的反應,了解是否課堂進度會太快或太慢而適時做調整,也需要比擔任助教時花上更多心思在課程的準備上,像是事前要先猜想孩子會覺得困難的地方,或是想些怎麼樣的引導方式能夠讓孩子更進入情境來思考,在反覆試煉的過程中,找出一種對孩子最好的方式,陪著孩子一同好好「想想」。

  我喜歡在教學現場中,與孩子們對話,因為在大人與孩子的對話中,會更加清晰小孩的想法,以及看事物的眼光,也能讓自己在與孩子的對話間放鬆心情;我喜歡看見孩子對一道問題思索的樣子,皺眉的、嘟嘴的、托著下巴的各式各樣的表情都好認真、好好看。

  印象很深刻的一堂課是在一年級下學期的單元「體與面的故事」,在介紹完正方體、圓柱體及球之後,要讓孩子嘗試猜測這三個不同的形體留下來的痕跡是直線、圓還是長方形,在介紹到圓柱體的時候,我與孩子們說:「先想看看圓柱體可能會留下什麼樣的痕跡喔?」有孩子告訴我:「圓形阿!直接平平的放下來就好了!」另一個孩子接著說:「一定不會是長方形,因為沒有四四方方的地方!」我笑笑的聽著孩子們厲害的猜想,並帶領著孩子看這一課裡提供的幾個方式,其中一個圖形是將圓柱體側著然後依著斜面滾下來,當然,沒有實際操作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困難,所以我借了一個孩子的熱水瓶當作圓柱體,拿一塊板子斜斜的擺著當斜面,一看到我把氣才擺好的樣子,孩子馬上驚呼:「對耶!溜下來就是長方形了呀!」我又接著問了:「那麼,有可能會留下一條直線嗎?」絕大部分的孩子都告訴我不可能,但是卻有一個孩子舉了手,她慢慢的說出:「可以把圓柱體斜斜的拿,然後滾出來的就會是一條直直的線。」聽見孩子說出這個方法,令我驚嘆不已,不僅僅是聽見孩子說出不同於課本提供的方法,而且,還是從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口中說出的!

  看見孩子從原本懵懵懂懂的認識新事物的模樣,變成已經可以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展開笑顏,會讓自己覺得很開心,同時也使得先前準備的辛苦瞬間隨風而逝,而孩子間的童言童語更是活絡整個班級氣氛的強心針,欣賞小孩的勇敢,對於一個完全新的事物能夠放心去猜測、大膽去推想,這是連大人都不見得做得到的,聽著孩子們主動分享的言語也好,或是我們邀請孩子試試看將想法說出來也罷,總是讓我很喜歡孩子眼中散發出來的光芒,因為那種被肯定而逐漸建立起來的自信,真得好美!